今年,沧州市实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425个,总投资2958.5亿元。1至4月,全市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36.8%。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这座城市打造亲清政商关系,高效服务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沧州市全力实施常态化政企沟通5项工作机制,即包联帮扶工作机制、现场办公工作机制、定期会商工作机制、诉求收集工作机制、督办解决反馈工作机制,推动政企沟通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实施包联帮扶
护航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5月22日,位于沧州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电子特种气体项目正式投产,生产现场一派繁忙。

“现在,公司各项设备已正常运行,不少客户跟公司签了订单。”该公司总经理徐立勇说,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加速我国电子级硅烷气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每年可生产5000吨电子级硅烷气,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3.2亿元。
电子特种气体被称为“芯片血液”,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薄膜沉积等环节,是晶圆生产中的关键材料。电子级硅烷气是一种高纯度的电子特种气体。
立足挺进新赛道,2023年1月,沧州华宇特种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年产5000吨电子特种气体项目。该项目建设的硅烷气生产装置国产化率达80%,成为全国单套产能最大的硅烷气生产装置。
“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17个月,建设速度之快,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这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徐立勇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沧州市和渤海新区黄骅市包联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相关部门派人到项目一线,园区每周进行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沧州市领导联系县(市、区)和市县包联工作安排,今年,该市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30亿元以上项目、“2+8”重点产业、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及产值规模、纳税贡献、科技创新头部企业等实施精准包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按月召开现场办公会、按季度召开政企会商会;市县分管、包联领导按照分工,每月召开一次包联领域的政企会商会,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点对点”协调解决问题。
自常态化政企沟通5项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沧州市共有13位市级领导出席5次政企会商会,涵盖绿色化工、管道装备、现代物流、服装服饰、生物医药等产业,共收集企业诉求151个;17位市级领导走访调研包联项目83次,协调解决15个问题。此外,沧州市发展改革委与全市“2+8”重点产业的1600余家规上企业建立直接联系,随时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目前已交办解决企业诉求26个、意见建议41条。